新闻中心
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太枯燥了。知乎上流行的是那些有趣又有普遍性的知识,管理体系方面的东西只适合产品制造型企业,而且还只是管理的一小部分。就企业管理来说,可能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创业,市场,资本运作,技术创新。对这些基础性的枯燥的管理知识很难有人关注,更不会有人讨论。根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的文件:《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2010年修订),
员工人数在2001人以上时,每增加一个审核人日,认证收费最少增加2400元。
工程建筑施工企业执行ISO9001-2008和GB/T50430-2007双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在每一档次的最低限价基础上再增加6000元。
根据申请认证组织环境因素复杂程度的不同,按高复杂程度、中等复杂程度和低复杂程度(含有限复杂程度),分别设定最低限价:
员工人数在30人以下,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16000元、14000元、12000元;
员工人数在31-1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25000元、23000元、21000元;
员工人数在101-275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30000元、28000元欧陆平台、欧陆平台26000元;
员工人数在276-5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38000元、36000元、34000元;
员工人数在501-875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46000元、43000元、40000元;
员工人数在876-155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54000元、51000元、48000元;
员工人数在1551-20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62000元、59000元、56000元;
员工人数在2001人以上时,每增加一个审核人日,认证收费最少增加2400元。
根据申请认证组织风险程度的不同,按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程度,分别设定最低限价:
员工人数在30人以下,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16000元、14000元、12000元;
员工人数在31-1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25000元、23000元、21000元;
员工人数在101-275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30000元、28000元、26000元;
员工人数在276-5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38000元欧陆平台、36000元、34000元;
员工人数在501-875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46000元、43000元、40000元;
员工人数在876-155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54000元、51000元、48000元;
员工人数在1551-2000人,初审最低限价分别为62000元工商代办、59000元、56000元;
员工人数在2001人以上时,每增加一个审核人日,认证收费最少增加2400元。
(四)两体系结合审核初审的最低限价为相应的两个单体系初审最低限价之和的75%;三体系结合审核初审的最低限价为相应的三个单体系初审最低限价之和的65%。
(五)再认证的最低限价为相应初审最低限价的2/3,监督审核的最低限价为相应初审最低限价的1/3。
(六)考虑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特点、复杂程度和行业风险,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最低限价可在以上限价基础上增加收费。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认证的认识:从理论上来说,认证是考察组织的管理过程与标准的符合性,就像事后检验一样,是不直接产生效益的。但企业可以利用审核结果进行宣传,获得间接的效益。但是我认为,一次好的体系认证过程应该是增值的,对于那些真正把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体系作为管理工具而不是花钱买证的企业,体系审核应该帮助企业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最好能够指出改进的思路。这么说太枯燥了,举我审核过的企业的栗子:一家大型铁路行业的制造企业,他们想扩大生产规模,又苦于没有足够的厂房,于是将一些制造过程外包给周边的小企业来做。我审核的时候发现外包过程会导致质量控制水平下降,向企业管理者指出了这个问题后他们非常赞同,同时表示这个问题也是近期困扰他们发展的主要问题。接下来结合我个人的经历,与管理层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我说了汽车行业的企业是什么做的,还有个人的一些想法。这令该企业的管理者大受启发。这次审核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找到了根本性问题,也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一次成功的增至审核。当然,我的这种行为不太恰当,因为有规定审核员不能做咨询,我的这些建议已经稍有一点咨询的意思了,算是擦边球,好在企业不会举报我。还有一个生产风机的企业,我审过好几次,发现他们机械的做记录、生硬的照搬标准,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思路,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罚款。对此我给他们提了三条意见:一是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有那么多记录,放着不分析就是死的,只有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才能知道如何改进。二是重新规划质量目标,不要把部门的质量目标当作一个应付审核的东西,各部门应该找到自己的工作难点和弱点量化后放到质量目标里,通过目标考核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思考如何优化过程,如何简化过程,如何让记录更高效合理,如何高效的监控过程提前发现问题。所有企业想提升内部管理就必须不断的改进过程使之更合理、更高效、更完美。我的这三条建议看似普通但对症下药,企业管理者受益匪浅。综上,我对审核的认识是要尽量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我所在的华夏认证中心一直提倡的。从两方面来说,审核员多数以完成审核任务为目标,或者自身水平不高只是以审核为职业,有能力提供增值服务审核员越来越少;很多企业以拿证为目的,并不打算把体系做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思路,也不在乎增至不增值。在这种环境下,我一个普通审核员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而已。
第三个问题,认证机构排名恕我无法给出具体的排名。而且我本身是华夏认证中心的兼职审核员,把华夏排在前面也显得有失公允。我接触过好几个认证机构的审核员,有的水平很高,有的水平一般。我想任何一个认证机构的审核员水平有高有低,责任心有强有弱,欧陆平台审核方法和思路千差万别,认证机构的规模也有大有小,但有一条是一定的:他们必然能够依据审核标准给企业做出符合或不符合的结论,在这一点上任何审核员及其所属的认证机构都具备这个基本能力,而获得这个结论也是企业寻求认证的最终目的。
1,关于费用情况。不是说一个体系需要多少钱,比如很多客户也会问我:一个ISO9001多少钱。一个体系的认证费用,涉及到很多因素,拿ISO9001举例,涉及到范围内的人数、地点的分布数量(是不是多site)、有无设计责任等等诸多因素。所以任何体系的报价,您应该和认证机构的业务人员沟通好您的情况,最好能给他填写他提供给你的认证调查表,便于他准确而又负责任地提供给你价格和流程。
老师提到的价格的文件内容,是主管部门的一个限价政策,意思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能低于这个限价,但企业实际情况不同,价格也可能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2,关于排名。我接触的客户,有一些也会拿出来个别网站做的一份排名和我沟通,或者问我你们机构的排名情况怎么样。在认证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没有排名的。因为基于各个机构的背景、历史、所提供的服务不同(比如有些认证机构的主营业务是检测)、机构对自己市场的定位等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如果有排名,那衡量的纬度就需要考虑清楚--但这个是很难的。因此,您只需要从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对”审核机构。
当然,如何选择“对”的,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题主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就不浪费大家的流量了。
2.目前,各位对于体系认证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的价值是什么,有什么实际作用,能否产生效益,欧陆平台毕竟需要成本?
个人认为体系认证在中国市场上的状态其实真不太好。大多数企业把体系认证当成一张广告纸,一个投标的资格或供应商资格等等,体系认证的价值用在这些地方,也就是这个作用了。
实际如果企业真实的希望通过体系认证来实现企业在某些方面(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的管理,体系认证确实提供了一种工具。ISO的系列体系标准说到底是一种国际通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工具,告诉企业用一种国际通行且相互认可办法来对于某些方面进行管控。因此,如果对于这个工具学习深入、理解得当、应用准确,确实可以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有系统的提升。
需要提醒的是,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且需要基础的,如果企业不具备理解ISO标准要求、能灵活应用该工具的中上层管理团队,体系认证非常容易变成浮在面上的东西。也就是行内常说的“两层皮”,面对审核一层皮,实际操作一层皮。
3.目前,各位对于市场上的各个不同的认证机构是怎么认识的?如果进行排名,你的排名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般将体系认证机构分三类,第一类是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一般是外资的。认证费用比较高,品牌知名度高,选择他们认证的相应也会是比较有实力的企业。
第三类是大量的中小型认证机构,是经过了国家认可委批准的,能够在指定范围内发证。
三类机构的工作流程基本相同,但价格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看你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了。
1、关于费用。认证行业是一个比较充分竞争的行业,多接触几家认证机构,是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报价的 。组织可能更需关注所付出费用与所获得认证质量的平衡。组织选择的认证机构的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组织的水平。
2、关于认证的价值。当前对于管理体系认证的看法跨度很大。认证的价值是什么要与组织认证的目的是什么关联起来看 。达到了目的,也就实现了价值。目前这几个标准的要求在业界看来并不是很高的要求。
3、关于认证机构的水平。确有差别,可以从同行业中比较好的组织、比较好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认证机构是哪些入手,考虑选择认证机构。欧陆平台组织也可以定期更换认证机构,以得到另一个视角的检验。
关注欧陆平台